威廉希尔williamhill:生态农业推动果蔬种植的未来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动能就是驱动农业发展生态农业推动果蔬种植的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要素及其动力机制实现方式。不同农业发展历史阶段生态农业推动果蔬种植的未来发展方向,农业发展动能存在着明显差异。人类大致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阶段。原始农业主要依靠劳动力关键要素采集和渔猎获得生存需要的物质资料。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主要依靠土地和劳动力增加农产品产量作为农业发展动能。现代农业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化学投入物、机械和设施以及新种子等物化技术实现增产,或者说通过现代物化技术要素来提高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作为农业发展的常规动能。后现代农业(未来农业)发展将主要依靠信息、生态环境等要素,通过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多功能作为主导动能。
中国农业发展传统动能,不仅表现为政府对粮食等农产品高产增产的追求,而且也体现在农业生产经营者高度依赖化肥、农药等现代物化技术要素投入实现增收等方面。受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产品市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属于“柠檬市场”等因素影响,中国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建立。农业生产者在基本无法对农产品价格水平发挥影响力的情况下,实现增收必然要靠农产品产量的提高。
中国农业发展新动能应该主要指后现代农业发展动能。中国现有农业发展动能向后现代农业发展动能转换过程中,虽然包括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继续补齐短板的内容,如进一步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加大农业设施建设,但核心应该是通过创新体制、机制、组织和科技等来发展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从而实现信息、知识及生态环境新要素投入的市场价值。
依靠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化技术要素投入实现农业高产增产增收是多年来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导动能,这在农产品供求关系偏紧为常态的情况下具有积极意义。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传统动能的弊端不断显现,其社会效应越来越偏离人们对农业发展的预期目标。
近年来,中国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明显波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库存消化困难,既与农业生产结构不稳定有关,又与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有关。一方面,粮食等农产品继续不断增产或者丰产;另一方面,人均口粮消费量正在不断减少,而人口总规模小幅度增长无法消化新增的农产品数量,同时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居民消费格局的变化,人均食品消费量趋于饱和,加上农产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小,农民越来越不可能依靠传统的农业发展动能增产增收。如果农业发展动能不能转换,不仅会使农民增收渠道收窄,而且会影响那些高度依赖农业增收的农民家庭的生产生活,更为严重的还会加剧中国农业危机。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农业国际化不可逆转。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国内不能够生产某些农产品而出现进口,也不完全是国内生产的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市场价格高,而是进口农产品品质更高,消费者对进口农产品安全保障更加信赖。过度依赖政策支持农业,不仅会违背WTO农业规则和中国加入WTO时有关补贴微量允许等方面的承诺,而且实施扭曲市场的政策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拓展农业生产经营者增收的新渠道和新空间,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转换中国农业发展动能,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不能否认,有时农产品高产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保障水平具有统一性。但是,更多的情形是农产品高产与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是相互矛盾的。农业高产,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可能就会降低;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就可能无法实现农业高产。在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情形下,当农产品高产与品质和安全性提升发生冲突时,把提高品质和安全性放在优先位置无疑是理性的。
随着中国农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发展目标定位应为优质安全生态增收,而不应继续追求单纯的高产高效,至少在短期内确保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取得实质成效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新突破期间,暂时不宜将高产高效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为了真正地将农业发展动能转换落到实处,建议将“ 绿色高产高效 ”项目改变为“ 绿色安全优质增收 ”创建项目,在国家推进的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中彻底放弃对高产的追求 。政府选择的农产品推广品种 ,既不能主要根据种子公司的意见,又不能主要根据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意见 ,而应该主要根据消费者的偏好,把消费者的意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实现农业发展动能转换,必须改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大县奖励办法。要加强各地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以及农作物秸秆还田等清洁生产的监测与考核,把清洁生产方面的监测指标作为粮食等生产大县获得上级公共预算的重要依据。
实现农业发展动能转换,国家政策性收储要突出质量差别。中国实行多年的和正在实施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虽然也有质量差价,但质量指标体系普遍都没有将市场对质量要求的关键指标包含进来。例如,政策性收储的粮食拍卖时,加工企业对品种和质量的一致性要求非常严格,因为这是做品牌的基本要求。同一品牌、同一批次、同一档次的商品,质量应基本一致,否则,加工经营企业在市场上销售商品时,如果质量与价格不能很好地对应起来,就会影响到品牌的口碑,影响品牌价值。
转换农业发展动能,品牌建设是构建绿色优质农业市场机制的重要抓手。各地应抓紧制定品牌建设规划,整合小而散品牌,配套品牌建设支持资金,把农产品品牌建设与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融合起来推进,提高品牌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动能转换效应。
虽然中国农产品品牌建设已经取得进展,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三品一标”农产品已经占有一定比重,但是,多数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并不注重区分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化学投入物状况。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生产过程中化学投入物状况难以区分,对经营者的标识往往高度怀疑,信任不足。“好坏不分”和“真假难辨”,是中国多数农产品“柠檬市场”属性的反映。
要加大农产品市场治理力度,就是要克服农产品自发市场弊端,通过法治途径确保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健康运行。要加快中国农产品市场交易立法,成立相应执法机构,建立相应执法队伍,规范上市交易农产品的有害残留物检测、卫生状况监督、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品投入、成熟程度、等级和外形以及包装标识等管理,引导农民组织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行业组织在农产品成熟程度、等级和外观外形要求等方面设定进入市场的最低标准,对违反农产品市场交易规则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以农业发展动能转换为核心,培育融合主体,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尽快形成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主体的紧密联系,让普通农户也能够分享到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发育过程中的红利,让农产品生产者有经济动力改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漠视,放弃依赖化学投入物对高产的追求,从而减少并最终避免劣质和低端农产品对优质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冲击。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尽快把农产品有效供给与资源环境保护和改善有机地统一起来,并形成良性循环,让资源环境等新要素能够成为生产力。如何让保护和改善资源环境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得更多收益,让损害和恶化资源环境的农业生产经营者付出实际代价?这是一道难题。与农业发展紧密关联的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给从根本上解决这道难题带来了机遇。近年来,中国各地探索将文化、生态、旅游与农业有机地融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的新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支付能力的增强,人们越来越愿意在具有更高安全保障的农产品消费和休闲旅游等方面花钱。通过有机农业的发展,特别是旅游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融合,一直难以实现市场价值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来源生态农业推动果蔬种植的未来发展方向:《中国农村经济》
文 | 李国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原标题:论中国农业发展动能转换
版权说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谢谢!